对于参加新高考的考生来说,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选科”!
新高考选科有一共多种组合,做好选科组合,对于家长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新高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科目定专业,专业定学校!换句话说,就是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专业组合,就决定了你高三毕业填报志愿的时候,能选择哪些专业和大学!比如,你所选的科目里没有物理,那很多重点大学、王牌专业,就没办法填报了!
因此,科学选科必须基于对大学专业、政策信息、学校资源、个人能力等情况的充分认识与评估。
小编根据各校2025年本科拟招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各专业大类选科要求,以及各选科组合专业覆盖率:
根据以上三张表格,
咱们就科目选择可以总结几个点:
一、物理、化学、生物专业覆盖面最广
以上这些专业组合中,物理+化学的出现率是最高的,很多理工科专业,物化是标配选项!传统的理科组合“物理+化学+生物”成为老高考模式下理科生的最佳选择!专业覆盖率高,学习成本更低!但是优等生多,选择的人多,竞争力也更大。
二、物理+化学+地理成为最优平替
这个组合的覆盖率达95.68%,这对于一些更偏爱地理科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地理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学习内容除了背诵之外,更多也是需要理解为主,所以学习难度不比物化生低!
三、政治的比重明显上升
在新的选科要求中,明确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安类专业,必选政治,所以政治的比重有明显的提升!而这对于擅长文科的同学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能够有更多的科目组合选择和更高的专业覆盖率。
新高考选科的误区有哪些?
新高考制度方便学生发挥学科特长,不用被迫学习不感兴趣的科目,一定意义上也降低了考试的难度。但在选科方面,要谨防一些误区。
误区一: 选科看成绩
一些省份在选科是在高一进行,因此学生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学生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误区二:跟着同学走
有一类孩子有从众心理,因为某位同学是自己的好朋友,人家选什么组合自己就选择同样的课程。还有学生选科时,根据自己对任课教师的评判进行选择。这些情况都应该尽量避免,要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
误区三: 兴趣不明
学校开指导会、专家报告都讲到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科。但家长们对于兴趣的认知有限,总觉得孩子没有什么兴趣——喜欢打球、看小说、听音乐、追剧,这一些“兴趣”貌似对于选科也没有任何的帮助。
误区四: 忽略选科要求
很多家长与同学对于选科要求不敏感,新高考选科要求变化很大,选科不重视,高三填志愿时就会傻眼,就会追悔莫及!
误区五:选文理矛盾学科
史化生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3+3”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偏文理的。
误区六:确定后老想更改
少数同学选择后三心二意,总想着如果换成某学科可能会更好,这样会对自己的学科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确定后尽量不更改学科。
选科的原则及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选科的4大原则
1、成绩最大化原则
基于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从“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不再补档”这个规则来看,分数仍然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分数越高,越占优势,越会被优先投档,如果选科选得好,在赋分的科目中,很可能多得几分,但如果选不好,也可能会少得几分。因此,科学的、合理的选科是保证高考成绩最大化的基础保障。
2、自我优势最大化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只有在优势方面充分挖掘,充分发挥,才能把自我优势最大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科成绩,并找到更优的升学路径。
例如:有些学生理科思维非常好,那么选科时,除选择传统的纯理的科目,物理、化学、生物之外,也可以再选择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就比较容易拿到高分。
3、机会最大化原则
这是基于成绩最大化和自我优势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假如有甲乙两个学生考了一样的分数,但由于选科的不同,带来的差异就不同。
例如:甲同学选的科目是物理、化学、政治,乙同学选科是物理、生物、地理,一方面选择的院校上会有些差异,另一方面专业上的差异就更大了。
假如两个同学都想学临床医学专业,从选科的上面看,只有甲同学有机会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而乙同学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机会就少很多。原因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大部分学校都要求既选物理又要选化学,有些学校还要求化学+生物。
因此,如果考生没有选对科目,等到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来不及了。另外,对应的院校招生计划的多少也是衡量机会大小的因素之一,如果你选的科目,高校的招生计划多,那么录取的概率就大,反之,概率就小。
4、专业倾向性原则
如果有些学生比较明确要往某个专业方面选择,那么在选科时就要清晰的知道该专业的特殊学科要求。
比如有的同学想报考口腔医学专业,以后当牙科医生,而口腔医学专业的选科要求是首选仅物理,再选是化学或生物。如果学生的再选科目中没有化学或生物,报考时就不可能被录取。因此,对于有专业倾向性的学生来说,在选科时一定要早做规划,以免到了高三时再改就来不及了。
选科要考虑的因素
考生的选科对高考成绩、专业报考甚至未来职业都有影响。新高考选科主要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
选考不同的科目组合,其学习难度、竞争压力、专业覆盖等情况都有不同。在做选科决策前一定要清楚了解各个组合的优缺点和专业覆盖率。
2、学科基础及提升空间
科目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很多人选科时候都会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通过分数、排名来综合判断。
选科中考虑的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选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一定要多和科任老师沟通,综合评定自己的进步空间。
3、个人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几大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
4、生涯规划
我们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往前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在设定职业目标之前,学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有机会进行职业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
5、高校专业招生要求
新高考选科下高校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有“1门学科必选才能报考,2门学科必选才能报考,3门学科必选才能报考,不限选科要求”。因此高校招生专业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新高考选科给学生及家长的建议
选科至关重要,各个选科组合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专业覆盖率有多少?如何帮助家长和孩子快速了解,科学规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科组合。
科学的方法在于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在选科过程中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不断细化,以历史科目为例:
1、学科感兴趣程度
(1)非常愿意花时间精力了解、学习:8-10分
(2)喜欢解决这个学科的一些知识点问答:5-7分
(3)课外偶尔喜欢涉猎这个学科的知识点:2-4分
(4)毫无兴趣:0-1分
举例:符合(2),程度中等,打分6分。
2、学科学习能力
(1)学起来很轻松,毫不费力:8-10分
(2)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一些太深层次的比较吃力:5-7分
(3)基本学起来感觉很吃力,跟不上:2-4分
(4)完全看不懂:0-1分
举例:符合(1),程度偏低,打分8分。
3、成果展示/巩固能力
(1)无论考试还是平时作业,解答效率、正确率都很高:8-10分
(2)解答速度稳定,最终正确率也比较可观,能达70-90%:5-7分
(3)答题速度比较慢,正确率保持在50%-70%之间:2-4分
(4)只能零零星星答题:0-1分
举例:符合(2),程度较高,打分7分。
4、未来专业方向评估
(1)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很多,就业前景非常好:8-10分
(2)专业前景良好,基本能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5-7分
(3)专业就业领域比较单一:0-4分
举例:符合(2),程度较高,打分7分。
5、家庭因素
(1)父母表示非常支持:6-10分
(2)父母对该学科有些许意见:1-5分
(3)父母表示完全不赞成:0分
举例:符合(3),程度中上,打分8分。
历史科目5项指标最终得分:36分。以此类推其他选科,择出最高分的科目,若分数相同,可以再加指标进行多一轮的对比。
新高考选科技巧与专业选择
应对新高考,生涯规划与学业规划相结合
新高考政策要求学生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学会选择,从中学生开始就要进行生涯规划。
要学会认识自我
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思考我是谁,我希望成为什么样,我的优势和可能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或是MBTI性格理论的四个维度等问卷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培养目标上,格局、担当、自控能力、国际视野、管理能力、数理知识、人文素养、动手能力都成为关键词。
学着认识外部世界
比如社会信息、职业信息、学校信息、专业信息,了解社会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可以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机会。经过考量与分析之后,进行有效的决策,选对专业、入对行业,并定出长短期目标,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生涯规划与选科
500分左右的考生选考物理会有比较大的报考优势。就业意愿如果是工程师等相关行业,那么大学专业选择工科方向,在选课上建议选物理、化学(或生物)、地理;如果想从事金融业,大学专业就要偏重经济或管理专业,建议选择物化生选一,历史和政治;如果未来想从事研究工作,大学专业就选择理科,建议选物理、(化学生物选一),历史或地理……
大数据分析,新高考模式下的选科技巧
以山东省为例:
考生的选科走向
根据2021年高考划线情况,特殊类型招生位次线518分,一批线444分。从数据来看,在518分及以上的考生有113638名,其中选择物理学科达70886人,化学学科74914人,生物学科79835人;444分及以上的考生276904人,其中选择物理学科达143883人,化学165653人,生物学科191579人。
考生高考位次的高校选择方向
在山东省内高校中,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高校的录取位次一般都在4万以内。4万位次以内的考生差不多有3万人是要选择到省外优秀高校就读,对这些学生来说,省外有更多优秀的高校可以选择。
大学专业选择,解读高考录取的途径和路径
了解大学概况
目前国内有各类大学2800多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近800所(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政法类、体育类、艺术类共11个大类),其余本科院校约300所(包括军事武警院校、民办院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院校等),这些院校基本都将参与本省各类别的招生工作。另外还有高职及专科类院校参与本省的招生。
志愿填报的四个关注
A.往年信息:充分参考往年报考信息将对接下来的志愿填报有很大帮助,可以充分了解到往年某学校某专业录取的最低和最高位次,以此来衡量自己大概可以选报什么学校和专业。
B.报考途径:一般分为提前批、普通批和特殊类型招生。对于有实力或者能综合运用提前批报考的考生来说,提前批会帮助考生选到一个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C.院校政策: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的基础上,可以高分生选名校、次高分选特色院校、一般分数考生三点都要兼顾,而低分考生要讲求实用。
D.综合考虑:是否有利于提高考生的幸福指数、是否有利于提高考生的信心、是否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成为最好的自己。当然,这些条件还要和个人兴趣、家庭条件和高考成绩充分结合,并认真考虑。
说了那么多,大家对高中选科都有所了解了吗?在面对高考改革,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都要做前置安排,对我们的同学要求更高了,所以小编希望大家可以在空余时间仔细思考,不要因为一时选错,而影响到未来的发展。